聚焦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四:访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范维唐
2004-07-02 00:00

  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提高经济与社会的安全度,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范维唐,请他就公共安全未来的发展思路、方向及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谈了看法。

  记者:公共安全在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什么重要的作用?这次对公共安全进行科技规划本着什么样的原则?

  范维唐:公共安全是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发生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方面。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会对公共安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次是我国首次对公共安全领域内的科技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我们要打破领域界限进行整体层次的研究,既要强调领域的发展,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要改变传统的条块结构式研究,从公共安全整体层面上进行共性、关键性的问题的研究,在保障公共安全系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凝练出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的研究将以科技支撑为出发点,从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事故、灾害、外来有害物质和生物入侵、恐怖和突发事件等方面入手开展战略研究工作,最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记者:我国公共安全现状怎样?

  范维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形势严峻,首先是公众生命受到威胁;其次,经济上也遭受较大损失,据悉每年由于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计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此外,公共安全问题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效应远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所能体现。

  造成公共安全如此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的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公共安全科技落后,不能为保障国家公共安全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公众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较低。

  记者:与公共安全目前的现状对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现状如何?

  范维唐: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公共安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远未解决,公共安全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没有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没有形成公共安全理论和技术框架,更缺乏完善的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公共安全相关领域的安全体系的建立刚刚开始,研究基础弱;公共安全实验条件差,设备落后;公共安全科技意识淡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公共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安全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支撑条件。

  比如,2001年入冬,北京出现第一场冰雨,由于缺乏统一的应急处置决策系统,几乎造成了整个北京市的交通瘫痪。而美国在9·11事件中,当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厦40余分钟,美国政府就全面启动了国家安全防御系统,避免了恐怖事件在美国本土的蔓延。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安全科技体系,在公共安全科技的各个方面及层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预防和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事故、灾害、反恐防恐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以美国为例:针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社会突发事件,建立了先进的研究基地,以及相关科技计划的审查、立项、拨款和实施的完整体系。美国国会立法,最近几年每年投资30多亿美元用于建立食品安全网络、控制外来生物入侵、反生物恐怖及动植物防疫等具有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认证认可体系、食品安全预警体系、进口自动扣留机制和公众教育体系。

  记者:那么,未来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范维唐:未来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任务可以概括为关注七个重点领域,突出两个优先主题,实施一个重大专项。这七个领域是:食品安全领域、生产安全领域、防灾减灾领域、核安全领域、火灾与爆炸安全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国境检验检疫领域。两个优先主题是:公共安全科技理论基础研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测、预防、预警与调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一个重大专项是公共安全工程———国家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体系与示范。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公共安全可以完成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转变,并为实现“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公共安全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