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寰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聚焦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4-07-16 00:00

  交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长期存在的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改善。但我国现有交通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诸多交通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交通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傅志寰。

  记者: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我们身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宏观的角度描述一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及其在国际上的水平。

  傅志寰: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深水航道、长输管道、干线机场、枢纽港为重点的主通道构架基本形成。

  到2003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3万公里(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列世界第3位)。

  公路通车里程达180.98万公里(在美国、印度、巴西之后列世界第四位),其中高速公路2.97万公里(列世界第2位),“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成一半以上,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5%。

  内河通航里程达12.39万公里,其中千吨级以上航道只有8053公里,占通航里程的6.5%(德国69.9%、美国62.5%);内河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35个(2002年),形成了以长江、京杭大运河、珠江和黑龙江等为骨架的内河航运网络;沿海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700个(2002年),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3个沿海港口群。

  民航机场126个,定期航班航线1155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枢纽机场,连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网,以及通达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航线网,航空总周转量列世界第5位,旅客周转量世界第4位。

  输油(气)长距离管道2.98万公里(2002年,列世界第10位),东部地区基本形成原油管网和天然气长距离输送局部管网,西部地区的管网正在快速发展。

  城市道路达19.1万公里,人均道路面积7.8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217公里(2002年)。

  近10年来,交通建设发展很快,新建铁路约1000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约2万多公里,公路网年增6万多公里;民航定期航班航线增长了近50%。

  然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仍很不足,运网密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记者:我国地大物博,人口流动及货物流通发展迅速,就运输而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傅志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存在的较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运输供给能力不足,往往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来换取运输能力,尤其是在春运、暑运、“黄金周”等运输繁忙期间。

  二、交通体系建设缺乏综合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既有网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大城市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30%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四、交通事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003年,我国万车死亡率达10.8人,是日本(2000年)的10.7倍、德国(2000年)的7.6倍。

  五、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全国113个大城市普遍陷入交通困境。

  六、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关键装备自主创新水平较低。如300km/h等级高速铁路和特种船舶核心技术缺乏;轿车生产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型民用飞机依赖进口等。

  记者:目前我们从国外交通运输发展中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有哪些?

  傅志寰:国外交通运输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如建设运输大通道,支撑区域经济及城市圈、经济带的发展;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应用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新型装备,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记者:今后,我国交通科技发展上具体有哪些战略性的任务?

  傅志寰:在科技方面,经过认真凝炼,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交通科技问题专家组提出建议,将“发展一个体系,解决三大热点问题”作为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任务,即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解决交通能耗与污染、交通安全、大城市交通拥堵三大热点问题。

  未来20年,我国交通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发展,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开发高难度、控制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在扩大网络规模、提升装备水平和改善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五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促进相互顺畅衔接,逐步形成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畅通、人性化服务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全社会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

  三大热点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要降低交通能耗与污染。第一步在通过传统汽车节能和低排放技术降低能耗的同时,研发和推广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减少石油消耗,降低大气污染;第二步研发和推广燃料电池汽车,逐渐实现向氢能经济的转换。关键的是汽车的节能化、低排放化和洁净化技术研究,以及在其他机动车上的推广应用。

  三大热点问题中,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行安全缺乏科学管理、预防和监控技术,对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搜救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要在事故预防、科学管理,提高运载工具及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失误与设施缺陷以及应急处理、强化救助等关键技术方面展开研究,为交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三大热点问题中,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迫在眉睫。解决既有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研究应用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等关键技术,同时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和控制出行方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不同类型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如“先进交通管理系统”在密歇根州使高峰时间的车速提高了19%。

  记者:中长期科技规划为我国交通科技制订了哪些重大专项任务?

  傅志寰:经分析论证,在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基础上,专家们凝炼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交通科技重大专项5项。这些重大专项的实施,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特别是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们是:300km/n等级高速铁路成套技术;新型洁净能源汽车;以卫星技术为主体的空天地一体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综合集成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智能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无接触运行、速度高、启动快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